112-2學期竹師教育學院學士班畢業專題線上發表會
各位師長與同學好
我們誠摯邀請您參加本院學士班112-2學期線上畢業專題發表會。
這是一個見證同學們努力成果的時刻,發表者將展示在學期間所學習和研究的豐碩成果,並分享他們在專題研究中的發現與心得。
本次發表會將涵蓋多個領域的研究主題,包含教育、心理、人力資源及化學等,期待您的參與。
學年度 | 標題 | 作者 | 指導教授 |
112 |
畢業專題大學生對前往離島旅遊永續知識、態度及行動之研究——以小琉球為例 發表連結https://youtu.be/Y-Es-Nb8NTo 專題摘要: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國際旅遊受限,許多臺灣民眾轉向國內旅遊,特別是離島小琉球因地理位置便利而受大學生青睞。觀光業是小琉球的主要經濟來源,業者在生計和環境保護間尋求平衡,儘管向遊客傳遞環保資訊,但仍面臨廢棄物處理等環境問題。本研究探討大學生對離島旅遊的永續知識、態度及行動,運用計畫行為理論分析評估這些知識是否能轉化為實際行為,並探討大學生群體在永續旅遊中的表現。結果顯示,大學生對永續旅遊有基本了解,態度積極,但行為受周圍人群、環境設施等因素影響。儘管有環保意願,實際行動仍受限制。 |
張奇硯 |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倪進誠教授 |
112 |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語句回憶作業對欺騙行為的影響 發表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5lqvqG6NI8 專題摘要:本研究欲探討以孔子語句作為對象的回憶作業,是否可透過自動歷程產生促發效果,影響人們的道德反應 (抑制欺騙行為)。 |
楊雅安 | 教育心諮與諮商學系陳舜文副教授 |
112 |
以桿狀病毒生產假性類病毒奈米顆粒包裹信使核糖核酸 發表連結https://youtu.be/-tmLdiR6518 專題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桿狀病毒系統生產包裹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假性類病毒奈米顆粒(PVNP)。這一策略的靈感來自於2021年張鋒團隊在《Science》上提出的人體化RNA遞送方法。 研究首先構建了兩種質體:PEG10/VSVG和EGFP,並製備了相應的重組桿狀病毒。隨後,通過桿狀病毒轉導技術,將這些質體轉染入昆蟲細胞中,產生大量PVNP。接著,將PVNP轉導至人胚胎腎細胞(HEK293T)中,並通過qRT-PCR、西方墨點法和流式細胞儀等技術對其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PEG10和VSVG蛋白成功表達並自體封裝了mRNA,形成PVNP,且轉導效率高,能夠有效將mRNA遞送至目標細胞內。也期望未來,可以通過包裹其他mRNA,將這個遞送方式應用於再生醫學、癌症治療和基因治療等領域,以實現更廣泛的醫療應用。 |
毛心妤 | 化學工程學系胡育誠教授 |
112 |
多元職涯態度對工作投入的正向影響—以工作重塑為中介變項 發表連結https://youtu.be/z7CEHfZINOM 專題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員工多元職涯態度(斜槓傾向)對於工作投入之影響,以及工作重塑在多元職涯態度和工作投入關係間之中介效果。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對象為台灣全職工作者,工具包含「多元職涯態度量表」、「簡化版工作投入量表」及「工作重塑量表」,以網路問卷回收331份有效問卷。本研究採用路徑分析法及拔靴法驗證假設,研究結果發現:多元職涯態度對工作重塑有顯著正向影響;工作重塑對工作投入有顯著正向影響;以及工作重塑在多元職涯態度與工作投入間具完全中介效果。 |
丁于翔 | 教育心諮與諮商學系張婉菁教授 |
112 |
使用教育機器人融入教學 發表連結 https://youtu.be/F2mYFz3ssUQ 專題摘要:透過教學機器人幫助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於變數和乘除的應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
王瑋、鄭道輿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邱富源副教授 |